蝦皮和全聯搶進戰局,電支電票合一,行動支付整合戰開打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12 月 27 日 10:00 | 分類 支付方案 , 第三方支付 , 行動支付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蝦皮和全聯搶進戰局,電支電票合一,行動支付整合戰開打


行動支付近期話題不斷,繼《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修正草案》、也就是俗稱的電支電票合一草案 11 月 9 日在立法院財委會初審通過後,短短 2 週內,不僅蝦皮支付、全聯 PX Pay 表態將申請成為電支業者,外傳全家便利商店也正與某金控接洽合作,要往電子支付的目標前進。一場傳統銀行與行動支付業者的「典範移轉」,可望為台灣行動支付市場帶來新面貌。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將力拼明年上半年上路;屆時,只要資本額足夠且經過金管會核准,就能承作高達 13 項包含了小額金流、資訊流等的業務,讓電支業者成為「微銀行」。

電支業務擴張  有如微銀行

台灣的行動支付業者種類很多,包括裝置載體支付、電子錢包、第三方支付、電子支付、電子票證等,能承作的業務也不太一樣;其中,「電子支付」業者能做的業務較多,資本額基本要 5 億元以上,門檻相對較高。

草案通過後,電支業者的業務範圍將再擴大。未來消費者登入電支 App,能消費、儲值、轉帳、匯兌、也能換外幣,簡直就像進到微銀行的 App。玉山銀行信用卡暨支付金融事業處副總經理劉美玲指出,草案通過後,將有新的「典範移轉」發生,電子支付不再只聚焦消費支付,連民眾的小額金融需求都能覆蓋,透過買賣外幣、理財保險商品等,增加業者多元收入。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二研究所研究員王儷容分析,修法過後,本身就已是電支的業者,可望擴大支付生態系,讓專營電支長年虧損的狀況可望慢慢改善;而如果本業是以電商、零售為主的業者切入電支市場,更有機會發展會員生態系,衝刺「本業」。

站在消費者的立場,王儷容認為有兩大重要的突破,一是原先只能在自己電支生態系裡進行的轉帳功能,將進一步衍生到跨電支、甚至跨銀行互轉;二是讓匯兌、買賣外幣業務不再僅限於銀行,選擇性更多。

不過,讓 A 電支的消費者可以轉帳到 B 電支、或是 A 電支合作的特約商店直接能用 B 電支消費的終極目標,目前政府似乎尚未與業者達成一定共識。

缺乏共識  同業競合有疑慮

像是街口支付執行長胡亦嘉就表示,現今電支市場有點像是遊戲規則玩到一半,卻要業者重新進入的狀態。政策沒有不好,但落實面仍然需要更清楚的方案,否則當初靠自身能力建置的串接系統,會需要很大的變更成本。負責背後金流與結算的財金公司總經理黃昱程指出,跨機構轉帳此一目標目前較無疑義,然通路整合雜音確實較多。

▲ 看準電子支付商機,未來可望有更多業者申請電支執照。

不過,王儷容認為,如果愈來愈多電支業者加入財金的整合方案,其他業者應無再關起門來的道理;劉美玲則說,電支業者跨機構轉帳、跨店消費的爭議,恰似過去銀行業的轉帳從內轉延伸到跨行互轉時遭遇的質疑與陣痛期,電支業者或許可以抱持較為開放態度面對改變,如果台灣電支聯盟成軍,對於一些尚未介接電支的「大型特約商店」,或許更有合作契機。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小額金流業務多和現今銀行的業務重疊,恐怕直接搶食銀行在小額金融市場的生意。不過劉美玲換個角度思考,銀行其實也存在機會。舉例來說,外匯交易牽涉到國際近年愈來愈重視的反洗錢機制,另外在法令遵循、資訊安全上,銀行累積了深厚的基礎,進入門檻相對較高,最後由電支業者與銀行建立合作管道也不無可能。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